您当前位置:首页/集团党建/党建新闻
哲学范畴的忧患意识,是指从客观现实出发对不可知事物将造成的负面影响保持预判和警觉,对将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带来的消极作用作出前瞻和防范,其实质在于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未雨绸缪、趋利避害,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发力,通过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规避或减少危险或灾难的发生。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居安思安则危,居安思危则安,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难以基业永固,一个没有危机观念的国家难以社稷长久。
忧患意识在我国源远流长、传承广远,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坎坷磨难而形成的精神特质和生存智慧。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恪守“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经验教训,宗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准则,居福安之境,虑危殆之险,将备豫不虞、防微杜渐深深植入心灵底层,积淀为历久弥新的优良传统,这种优良传统集中表现为对自我人生状态的深沉反思,对民愿民瘼民疾的深彻忧戚,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深远洞察,对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的深执抗争。
忧患意识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智慧,居安思危是历史昭示的一条重要经验。中华民族备罹挫折磨难依然成长壮大,中华文明饱受外界挑战依旧勃发劲健,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历朝历代精英阶层始终保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心理和风险观念,始终安不忘危、于安思危、盛必虑衰、于治忧乱。忧患意识作为中华民族追求道德理想、施展政治抱负的精神本源,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志士仁人超拔的精神状态和高洁的价值理念,而且赋予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建功立业、为百姓分忧解难的社会担当和时代责任。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语境中,早期共产党人秉持独立价值取向和崇高理想信念,登高望远、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开拓进取、不懈奋斗,在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面对国运存亡绝续、民族危在旦夕的严重社会动荡和巨大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空前觉醒和普遍增强,感时愤世、忧国忧民,事不避难、责在人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忧患意识和危机观念为驱动,以自强不息、利国兴邦为使命,坚韧决绝,刚毅血性,奉献才华与智慧,挥洒青春与热血,成为叱咤于近现代社会的风云人物和领导力量。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心怀祖国、情系人民、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发挥开拓者、先行者、倡领者和推动者的作用,引领和带动人民群众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当前,我国正处在重要的历史机遇期,但前进道路不可能艳阳高悬、风和日丽,越是在成就辉煌的时候,越需要共产党人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和居安思危的忧患,全面提升应对各种危机和风险的预判力和掌控力。特别是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严重不足,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倾向日益抬头,包括重大传染性疾病和气候变化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滋生蔓延,这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基于深沉的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要求党员干部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面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内的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当代共产党人必须进一步树立忧患意识,牢固增强危机观念,并将二者作为历史文化基因深深熔铸到精神血脉中,不断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变化,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牢牢掌握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当前,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扬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精神,主动请缨、勇担重责,不顾安危、不辞劳苦、不吝血汗、不辱使命,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入防治救助第一线,自觉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尽快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智慧和力量,使中华民族古老深挚的忧患意识焕发出穿越时空的魅力和生命力。同时,要与我们党提出的打好三大攻坚战、经受“四大考验”和化解“四种危险”有机结合起来,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忧患意识注入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为鲜明的题旨,使传统忧患意识更具有现实指向性和实践针对性,努力消除贪图享受、消极懈怠、高枕无忧的“鸵鸟心态”,坚决摒弃神经过敏、草木皆兵、庸人自扰的陈腐思维,彻底摆脱思维萎缩、精神懈怠、意志消沉的麻木状态,切实做到忧患如磐、重任在肩、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继续书写当代共产党人的华彩篇章。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