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集团党建/党建新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这一重要要求不仅直面并坚定回应了社会各界关于“未来经济增长动力源于何处”的担忧,也为我们做好明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任何国家都会在某一历史阶段碰到特定的发展机遇或发展挑战,能否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发展挑战,将直接取决于该国家的发展制度能否适应环境变化及其所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从一个经济濒临崩溃的境地,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经济规模第二的大国,根本原因就是在应对每一次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时,我国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培育新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无可避免,迫切需要依靠改革增动力、添活力;从国际看,近年来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涌现和行动升级,个别国家一意孤行,屡屡采取极端措施遏制和打压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危害我国产业安全和发展安全,对发展思路转变提出新要求,需要通过扩大开放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大循环的可靠性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因应这些新的变化需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力,努力形成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推动力。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要谋划推进新一轮重大改革举措,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推进市场制度统一、设施联通、监管一致,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制度型开放打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既是拓展我国自身发展空间的需要,也是主动作为彰显我国大国担当、为全球经济治理作出贡献的需要。一方面,优化对外开放的空间格局,拓宽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另一方面,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加快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和系统谋划,深化和拓展资金、资源、人才、科技等领域国际合作,完善商品、服务、要素市场化国际化配置,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但发展起来的中国,也更加具有战胜风险挑战的底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路上的种种考验,将不断标注改革发展的新高度。只要我国始终坚持依靠改革开放这一重要法宝,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就能为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持续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来源: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