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以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促进生产力进步最重要的因素。持续推进产学研融合创新,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各类主体融通创新,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能力水平提升,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首先,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技术扩散强度,加速新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进程。知识与技术是协同创新系统的第一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联合研发、技术购买、专利交换等是新技术扩散的主要路径。为此,要提升创新主体技术吸收和扩散能力。一是企业要增强技术吸收能力,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和科研人员的引入培养力度,减少与学研机构之间的技术势差,提升企业对学研机构新技术的吸纳能力。要增强与学研机构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行业骨干企业要联合学研机构共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二是学研机构要进行评价改革,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破除衡量科研成果的“唯SCI、唯数量、唯被引”导向,鼓励论文优先在国内期刊发表,不简单以经费来源、经费大小评价项目水平,强化科研成果产出、质量以及对解决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重大工程问题所作出的实质性贡献,鼓励科研人员结合国家重大需求成长成才。三是加强隐性知识和显性技术的融合。通常发明专利、登记成果等显性技术成果向具有市场优势的企业或研发机构集中的趋势明显,内隐性较强的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能力较强的高校、科研院所或研发密集型企业,因此要加强在原创技术领域的合作研发,为技术扩散搭建稳定渠道,并推动企业与市场的逆向互动,推进基础知识资源向研发前端累积,此外还要加强技术标准化建设,突破技术障碍,构建有利于技术扩散的产业生态。
其次,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畅通协同创新网络,培育高级化的产业基础。新质生产力依托新科技,落脚点在新产业。因此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一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势技术的相融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方面,要主动与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的优势科研方向对齐,充分利用技术赋能产业,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二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创新网络结构,逐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高技术企业或机构要加大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要鼓励研发机构积极参与新兴产业开发领域,提高产业生态效率;要在巩固提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优势的基础上,引进从事环保技术、绿色生产技术开发等研发活动的高技术企业或机构。三是整合不同领域、不同地理空间科技资源、人才资源。要建立信息交互网络,密切政府与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联系,促进关键领域技术合作,尤其是加快高校重大科技奖项的转化和应用,提高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要加强科技大市场、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创新裂变效应,促进产业升级。四是政府牵头关联企业尤其是内资企业与占据技术高点的外资研发机构组建研发联盟、市场联盟等,强化联盟力量,并在做大做强产业园区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园区关联产品或技术价值链,打造更高质量、更富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最后,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健全体制机制,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是以信息和知识的数字化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提升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发展数字经济,一是要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流动。我国各个区域科技资源禀赋和优势不同,要更好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在各区域的流动,加快建立全国科技大市场,充分释放创新潜能,助推区域经济发展。要加快建设一体化科技要素交易平台,引导人才、技术等资源突破地理空间限制,在各区域自由流动;围绕关键技术领域和重点技术问题,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强化政策协调联动,提升政策效能。二是贯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的链条。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加快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在科研运行保障、经费筹措使用、绩效评价、成果转化、收益处置等方面大胆尝试。三是加强中试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加快网络与数据库建设,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
陕西拥有丰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近年来,研发投入强度、高校研发投入、技术市场技术输出地域合同金额、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占比、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发表论文数量等都在稳步向前。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双中心”城市。这些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和产业创新基础。下一步,应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来源:中国政府网